汽车行业卷了好几年,终于有人算起了总账: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4年汽车制造业利润4623亿元,同比下滑8%,利润率仅4.3%,连工业平均线(5.4%)都没摸到。到了2025年一季,利润率跌破4%,只剩3.9%。当利润跌穿地板,全行业痛醒了,原来去年重庆论坛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说的“让利可以,让本不可持续”竟是行业神预言!可笑的是当时还有人嘲讽他“保守”,回头一看“小丑竟是自己”。
回看2024年,新能源车补贴退坡、燃油车库存压力大,车企们一窝蜂降价冲销量。特斯拉带头“砍价”,新势力跟着“贴钱卖车”,传统车企被迫参战。但曾庆洪当场泼冷水:“广汽不反对价格战,但要有理性和底线。”他的逻辑很直白:短期让利能刺激消费,但长期亏本 等于自杀;车企利润崩了,哪来的钱搞技术升级、售后服务?最后结果就是:消费者看似捡便宜,实则可能买到“缩水版”产品,行业整体竞争力倒退。这样发展下去,别说“弯道超车”,可能会导致整个行业崩盘。
公信部、中汽协对行业内卷现象十分重视,并针对价格问题加强了行业监督。今年5月31日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重要倡议,明确提到“在依法降价处理商品以外,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商品”,工信部随后发文对此倡议表示坚定支持。
6月6日重庆论坛上,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王侠也明确表示:以价格战为主要体现的行业内卷,是今年牵动全行业神经的现象,并强调“千万不要把内卷的风气带到海外去”。
汽车行业想要回归正轨,健康地发展下去,践行长期主义是必经之路。过去两年,疯狂的价格战虽然短期刺激了销量,但也透支了行业利润,甚至威胁到产业链安全。如今,全行业终于痛定思痛:无序内卷没有赢家,唯有回归理性竞争,才能实现可持续增长。
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,打造良好的竞争环境,才是比一味内卷更好的发展之路。企业需要从价格战的泥潭中抽身,转向技术、服务、品牌等核心竞争力的比拼。工信部和中汽协的调控政策已释放明确信号:未来行业竞争将更加注重质量、创新和全球化布局,苦练“内功”破“内卷”,而不是单纯的低价倾销。
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,才能真正让企业、消费者和产业链多方受益。像广汽这样坚持长期投入研发、优化供应链、拓展海外市场的企业,已经证明了这条路的可行性。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,不在于谁降价更狠,而在于谁能走得更稳、更远。